别石篑 其二

古今只四伦,大抵缺明友。
谁识楚越人,万里为奇偶。
我肠寄君心,君心出我口。
觅同本自无,异于何处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石篑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作者的相关背景:

  1. 作者简介
  • 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公安(今属湖北)人。他是“公安三袁”之一,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1. 作品原文
    日日青门里,棕鞋任所之。
    焚香薰定性,画影锻新诗。
    世事抛唇角,禅功验鬓丝。
    深凭法忍力,一破有情痴。
    向说山阴路,千岩与万湍。
    水中城堞见,山顶灶烟寒。
    杭酒来尖舫,湘莼供水餐。
    知君远女色,不上浣纱滩。
    不分陶弘景,松风只自听。
    异乡同改火,法侣怅晨星。
    贺沼蒲稍绿,吼山石孔青。
    良朋君岂恋,同调有原鸰。
    门外正霜飞,何堪送所知。
    愁肠萦远水,别面化枯枝。
    冷澹稀人识,清羸好自支。
    芥针能得几,万里去师资。

  2. 作品赏析

  • 意象与意境:袁宗道的诗作常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别石篑 其二》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的态度。
  • 技巧与风格:袁宗道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 思想内容: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和人生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超然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 历史地位:作为“公安三袁”之一,袁宗道的诗歌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明末清初文人群体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别石篑 其二》创作于明朝,具体年份不详。
  • 创作地点: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具体内容可能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
  1. 相关研究
  • 学术界对袁宗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学创作、政治立场和文化贡献方面。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袁宗道的诗歌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1. 作品评价
  • 文学评价:袁宗道的诗歌被认为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 文化贡献:袁宗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宗道的《别石篑 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世界,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明代文化的窗口。对于喜爱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值得一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