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方登,字凫宗,号屏柘,是安徽桐城人。他生于1659年,卒于1725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官员。

方登的诗作风格独特,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于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对于生活琐事的深情抒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秋晚行堤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诗中的“月出不逢人,风来弄修竹”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顾懋高移居》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诗中写道:“移花红雨堕,洗竹翠云新”,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方登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他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启示性的观点,如在《春日漫兴·悬岩绝壑春云满》中,他写道:“春日漫兴,悬岩绝壑春云满。”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除了诗歌创作外,方登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任工部主事等职。尽管他因为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而被迫戍边,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边疆种花赋诗,用诗歌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后来奉诏赦归,却已死塞外。

明代诗人方登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后世学者研究的宝贵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