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之,原名徐柏龄,明代诗人
徐柏龄是明代诗人。
字延之、字节子、一字节庵等,号于王、箨冠子,浙江秀水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书画家,同时也是南明政治人物。他出生于一个文学家庭,其父亲徐弘泽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延之,原名徐柏龄,明代诗人
徐柏龄是明代诗人。
字延之、字节子、一字节庵等,号于王、箨冠子,浙江秀水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书画家,同时也是南明政治人物。他出生于一个文学家庭,其父亲徐弘泽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注释】 王师:这里指王铎,王铎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桴园:即桴园亭,在今江苏南京。 苇岸:长满芦苇的河堤。 板桥:石拱桥。书槛:书房栏杆。书槛傍烟汀:指书房旁临水的地方(烟汀,指水面如烟) 飞来:从远处飞来的。沙惯:熟悉沙地。 放去:放走(鱼)。常借荫停:常常依靠阴凉处休息。荫,遮蔽。 云气逼窗争水碧:窗外云雾缭绕,与水色相争。碧,青绿色,此处指水色。 竹阴连屋入帘青:竹林掩映着房屋
诗句注释: - 坳堂纵说芥为舟:在山坳的堂中随意地说,一根小草可以做成小船。 - 不信移来竹树头:不相信这棵小草从其他地方移过来。 - 坐久但闻林叶战:坐久了只听到树叶互相摩擦的声音。 - 恐随风雨打蘋洲:害怕随着风雨打落到小洲上。 译文: 在山坳的堂中随意地说,一根小草可以做成小船。我不相信这棵小草是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坐久了只听得到树叶互相摩擦的声音,害怕随着风雨打落到小洲上。 赏析:
【注释】 1.寿宁:县名,在今安徽省。 2.艾千子:指晋人艾洪,字休远,曾任寿阳令。 3.黯(ǎn):昏暗,这里指日色无光。 4.城门掩半开:城门半开着。 5.庾开府:晋庾亮,字元规,曾任中书、中书监等职,封长沙郡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寿阳县时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白日黯无色,城门掩半开。”写诗人在寿阳县所见景象。白昼虽然明亮,可是城门却半开着,显得暗淡无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然后根据试题的要求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风声从松树林中传来,仿佛万壑回响;谁说是市井喧嚣的喧哗?却不见天地间宁静祥和之心。可惜的是那盛开在枝头的桃花,竟然无言地凋萎在空荡荡的林中。明年春风再起时,桃花依旧艳丽,然而颜色已经不如现在鲜艳了。注释:窈(yǎo)若万壑深——形容松树林中风声的回旋、深邃
【注释】 箕、尾: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名。传说中箕星、尾星是天帝的两把利帚,用来扫除人间邪秽。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古怀人的绝句。首联“孤屿浮江面,寒潮撼石根”,点出江信寺文信国祠的位置和当时的季节,以及诗人对江信寺文信国祠的印象。“孤屿”、“寒潮”等词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江面上一座荒凉的岛屿。次联“遥遥箕尾外,何处可招魂”,诗人遥想文信国的遗骨葬在何方
【注释】买得:买到。浮家:随处可居,无固定居址的游船或渔船。不在江:不在长江。竹梢分绿影渔艭:竹树枝条上分出绿色的阴影在渔船上的帆布上。分:分开。艭(fū):小船。飒飒三更后:形容秋风声如秋雨打落叶般凄厉。飒飒:形容风声。月拥寒潮到纸窗: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潮涌进了纸糊的窗户。 【赏析】此首是写江行夜泊之景。首句点题,说明作者不因“买得浮家”,而能“不在江”,即在江中航行
明代诗人徐霈,字孔霖,号东溪,是王守仁的弟子。 徐霈生活在明朝中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以讲学传道为己任,在文学上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沾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字质卿,号雨公。 华沾生于明末,是无锡人,他的诗名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秦时雍是明代的诗人。 字尧化,号复庵,南直隶亳州(今安徽亳县)人。他生活在明朝嘉靖末年和神宗万历初年,是一位在诗坛上有较高声誉的诗人。秦时雍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见,但通过他的诗词作品,我们能够窥见这位诗人的文学造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