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美,原名周才,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239,卒于公元1295
周才,字仲美,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
理宗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辟为沿江制置使机宜文字。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疾归,筑室居吴。
元成宗元贞元年卒,年五十七。
有《吴塘集》,已佚。
事见《海虞文徵》卷二○《宋沿江制机检察水步兵周君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1239-1295
仲美,原名周才,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239,卒于公元1295
周才,字仲美,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
理宗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辟为沿江制置使机宜文字。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疾归,筑室居吴。
元成宗元贞元年卒,年五十七。
有《吴塘集》,已佚。
事见《海虞文徵》卷二○《宋沿江制机检察水步兵周君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1239-1295
方具六通相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方具六通相的作者是:周才。 方具六通相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方具六通相的释义是:“方具六通相”意为:才显现出六种智慧通晓之相。 方具六通相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方具六通相的拼音读音是:fāng jù liù tōng xiāng。 方具六通相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22句。 方具六通相的上半句是: 要知本色人。 方具六通相的全句是
要知本色人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要知本色人的作者是:周才。 要知本色人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要知本色人的释义是:要知本色人:指要了解或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本性或本质。 要知本色人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要知本色人的拼音读音是:yào zhī běn sè rén。 要知本色人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21句。 要知本色人的上半句是:更上层巅上。 要知本色人的下半句是
更上层巅上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更上层巅上的作者是:周才。 更上层巅上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上层巅上的释义是:更上层巅上:指登上更高的山峰之巅。 更上层巅上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上层巅上的拼音读音是:gèng shàng céng diān shàng。 更上层巅上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20句。 更上层巅上的上半句是: 徘徊欲尽欢。 更上层巅上的下半句是:
徘徊欲尽欢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徘徊欲尽欢的作者是:周才。 徘徊欲尽欢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徘徊欲尽欢的释义是:徘徊欲尽欢:在山间漫步,想要尽情享受欢乐。 徘徊欲尽欢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徘徊欲尽欢的拼音读音是:pái huái yù jǐn huān。 徘徊欲尽欢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9句。 徘徊欲尽欢的上半句是:泉声代清唱。 徘徊欲尽欢的下半句是:更上层巅上
泉声代清唱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泉声代清唱的作者是:周才。 泉声代清唱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泉声代清唱的释义是:泉声代替清唱,即用泉水潺潺的声音来充当清脆的歌声。 泉声代清唱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泉声代清唱的拼音读音是:quán shēng dài qīng chàng。 泉声代清唱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8句。 泉声代清唱的上半句是: 修竹当翠袖。
修竹当翠袖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修竹当翠袖的作者是:周才。 修竹当翠袖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竹当翠袖的释义是:修竹当翠袖:比喻修长挺拔的竹子如同翠绿色的衣袖。这里以竹子比喻人的仪态优美,含蓄地赞美了虞山顶维摩院的景色之美。 修竹当翠袖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竹当翠袖的拼音读音是:xiū zhú dāng cuì xiù。 修竹当翠袖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7句。
折花泛新酿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折花泛新酿的作者是:周才。 折花泛新酿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折花泛新酿的释义是:折花泛新酿:摘取花朵,品尝新酿制的酒。 折花泛新酿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折花泛新酿的拼音读音是:zhé huā fàn xīn niàng。 折花泛新酿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6句。 折花泛新酿的上半句是: 具馔击红鲜。 折花泛新酿的下半句是:
具馔击红鲜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具馔击红鲜的作者是:周才。 具馔击红鲜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具馔击红鲜的释义是:“具馔击红鲜”中,“具馔”指的是准备好的食物,“击红鲜”是指新鲜的红色食物,通常指水果或肉类等。整句释义为:准备了新鲜的红色食物。 具馔击红鲜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具馔击红鲜的拼音读音是:jù zhuàn jī hóng xiān。
俱能尚疏旷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俱能尚疏旷的作者是:周才。 俱能尚疏旷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俱能尚疏旷的释义是:俱能尚疏旷:都能追求旷达超脱。 俱能尚疏旷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俱能尚疏旷的拼音读音是:jù néng shàng shū kuàng。 俱能尚疏旷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4句。 俱能尚疏旷的上半句是: 同来八九辈。 俱能尚疏旷的下半句是: 具馔击红鲜。
同来八九辈出自《游虞山顶维摩院》,同来八九辈的作者是:周才。 同来八九辈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同来八九辈的释义是:同来八九辈:一同前来的八九个同伴。 同来八九辈是宋代诗人周才的作品,风格是:诗。 同来八九辈的拼音读音是:tóng lái bā jiǔ bèi。 同来八九辈是《游虞山顶维摩院》的第13句。 同来八九辈的上半句是:灵山拉寻访。 同来八九辈的下半句是:俱能尚疏旷。
宋宣州人,字正夫。 仁宗皇祐进士。 嘉祐四年授旌德县尉。 应制科入等,被论罢。 神宗元丰二年,任河北东路转运判官。 尝密劾文彦博不治事,被神宗斥为无礼。 三年,权提点河北东路刑狱。 后自太常丞除广东转运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罢知虔州。 生卒年:?-
周之深是宋代的诗人,字德源,长兴(今属浙江)人。周之深在宋朝哲宗元祐六年(1090年)中进士,并曾担任国子司业等职务。周之深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周之深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而且是一位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还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通过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