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观,原名陆于城,宋代诗人
陆游并非宋代诗人,而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史”,其诗歌创作在宋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爱国主义诗歌方面,陆游的创作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期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他参加了礼部考试,但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陆游得以赐进士出身,并历任多个官职,包括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期间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的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创作数量众多,现存诗作超过千首,是中国历史上存诗量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激昂的文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他的爱国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成为千古绝唱。
陆游是一位集文学创作、史学研究和爱国情怀于一身的伟大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