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逖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刘逖,字子长,出生于525年,卒于57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北齐时期的政治人物,曾担任过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最终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待诏文林馆。
刘逖的诗歌创作深受齐梁文学风潮影响,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秋朝野望诗》中的“驻车凭险岸,飞盖历平湖”便是他诗歌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中“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等句,更是体现了其诗作在对仗工整与情致上的高超造诣。
除了文学作品,刘逖在政治生涯中也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政治智慧。他曾任定陶令,后被权贵杀害。虽然政治斗争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称颂。他在《荐辛德源表》中提到辛德源“文章绮艳,体调清华”,作为举荐的理由之一。这反映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对人才的赏识。
刘逖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深刻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他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游猎到读书,再到仕途的浮沉,这些经历都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因此,了解刘逖及其诗歌,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