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原名张伯玉,宋代诗人

张伯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公达,建安(今建瓯)人,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年),卒于约1068年。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都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将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主要贡献以及其诗歌的特点和影响:

  1. 个人背景与仕途起步
  • 张伯玉的家世背景并不显赫,其父可能为地方小吏。
  • 张伯玉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这标志着他正式踏上仕途。
  • 随后,他通过书判拔萃科,这是为初出仕的人尽快获得更高官职而设的制举科目,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努力。
  1. 政治生涯与行政实践
  • 张伯玉在仁宗庆历初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表现出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化素养。
  • 以秘书丞身份任太谷令期间,他也致力于爱民勤政,广兴水利,体现了他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关怀。
  1. 文学成就与作品特色
  • 张伯玉的诗歌风格豪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酒百篇”。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观的热情赞美,如“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 除了豪放的风格,张伯玉也擅长描绘细腻的生活场景,如明月潭中的题诗,显示了他广泛的诗歌题材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张伯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行政官员,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艺术造诣影响了宋代乃至后世的文学发展。通过对他生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