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其卷一百一十七是其中的一卷。这部作品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共294卷。以下是关于《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的介绍:

  1. 成书背景与历史影响
  •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而停笔,涵盖了16朝的历史。
  • 该书的编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被广泛用于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
  • 《资治通鉴》的编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系统地记录了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政治斗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面貌,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资治通鉴》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它通过严谨的历史叙述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内容概述
  • 在《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中,记录了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春季,正月丙辰,魏主拓跋嗣回到平城的情况;以及东晋琅邪太守刘朗率领二千余家百姓投降北魏的事件。
  • 同时,该卷还记载了河东胡族首领刘云等人率领数万户投降北魏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名著。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视角,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