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并非“卷一百三十四”,而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涵盖了1362年间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1362年的中国历史,而且因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编纂过程历时19年。《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等协助完成。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详细记载了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在编撰过程中,司马光广泛引用前人著作,包括十七史和其他各类史料,这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史料极为丰富、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历史巨著。

司马光通过对《资治通鉴》的文献整理,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纷纷阅读并点评批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因此被誉为帝王的教科书,与《史记》齐名。它的内容丰富,主要记录政治、军事史实,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得失,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智慧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追叙和终言的手法,展示了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同时,书中也包含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反映了历史的全貌。这种以时间为序、事件为纬的编排方式,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历史教科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涵盖1362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编,历经19年编纂而成。该书以其丰富的史料、严谨的编撰态度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