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是唐代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政事与史实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约1362年的中国历史。卷二百一十四主要记录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这一年的重要事件和相关人物的活动,其中包括张九龄求终丧被驳回的事件,以及唐玄宗的西巡等重要历史细节。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这次请求中表达了自己对国丧结束后继续为国家服务的渴望,但最终并未得到批准。同年春,正月己巳日,唐玄宗亲自从西京出发到达东都洛阳,这标志着他的第一次东巡。这一事件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唐玄宗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地方官员的支持。

卷二百一十四还涉及到了吴越地区的经济问题。吴越地区富庶异常,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在这一年,吴王濞因为财富过于丰厚而引起了朝廷的忧虑,朝廷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抑制和控制这种过度富裕。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不仅详细记录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的重要政事和史实,而且展示了唐代政治体制下官员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互动。通过阅读这一卷的历史记载,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内政外交以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