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即唐代宗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此书的编纂旨在通过记事来“资治”(提供治国之鉴),因此得名《资治通鉴》。

从内容上讲,《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记载了唐肃宗至德元年闰十月乙巳的事件。在这个时间点,郭子仪入朝,因灵武刚收复,百姓生计衰败,他请求代宗以朔方军粮使三原路嗣恭镇守灵武。此外还涉及了黄巢起义军欲渡淮河的军事行动以及豆卢和卢携关于对付黄巢的策略讨论等内容。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动态,也展示了唐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

从作者角度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完成的。《资治通鉴》共分为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司马光在编纂这部史书时,采取了历时十五年的长期工作态度,力求全面系统地整理历史资料,并力图做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事件。

从历史价值上讲,《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政治书籍。作为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详细记录了中国从周朝至五代十国的历史,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例如,书中对唐末农民起义的描述,为我们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动荡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是一部记录了唐代宗时期重大事件的史料,由司马光编纂而成,其详尽的叙述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斗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