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及其第二百八十卷的详细介绍:
- 作者与时代背景:
-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在北宋时期主持编纂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中国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纲,上至周敬王四十六年(公元前468年),下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涵盖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 作品内容概述:
- 《资治通鉴》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历史事件,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记载和评论,提供治国理政的借鉴与启示。
- 第二百八十卷主要记录了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936年)的正月事件。在这一年,吴国徐知诰建立了大元帅府,并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盐铁司。
- 该卷还提到了其他历史事件,如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问题,以及五代十国的纷争等。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一部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在文学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辞典雅流畅、叙事详实生动,对后世的史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二百八十卷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治国安邦,莫先于正人心。”等,体现了《资治通鉴》深刻的历史洞察和人文关怀。
- 阅读与研究建议:
- 由于《资治通鉴》篇幅庞大、内容繁复,建议读者在阅读时采取渐进式的学习方法,先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再逐渐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分析中。
- 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典故和历史知识,建议配合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料,进行综合学习和研究。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不仅是一部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