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全书以时间为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共分为294卷,涵盖了1600余年的史事。其中,“卷二百八十六”收录了后汉纪一,详细记录了后唐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其编纂工作历时19年,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完成。司马光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对历史文献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使得这部书成为了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历史事件,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例如,书中对高仙芝的忠诚与机智、对程千里与毕思琛的评价等,都体现了司马光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评价。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的详细记载,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资治通鉴》,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和历史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