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十五品》是佛教典籍中的一篇。它是一则讲述佛陀和大和尚舍那婆之间的对话的篇章。在这场交谈中,舍那婆想要探讨一个关于佛法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修行者会达到佛性的高度而另外一些人却达不到呢?”在此问答中,舍那婆对他的疑问作出了回答。

在《金刚经·第十五品》中的这段讲述中,佛陀认为真正的佛教信仰不仅仅是外显的智慧和解脱之证,而是要深入觉悟众生心性的真实面貌。他提到了佛家七支论述,并且强调了观察自己心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观生色灭性,则是正受;当知如来有见无量法门。”

这段讲述体现了佛教的平等主义和慈悲精神,主张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到解脱和平宁的心智状态。佛陀鼓励人们去深入理解和体验“一切善法藏”的真理,并从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金刚经·第十五品》是《大乘百法空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典范描述之一。它通过舍那婆与佛陀之间的精彩对话,提供了深刻而丰富的佛教哲学和教义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