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二十八品》是佛教经典之一,收录在印度著名的佛经——《大般若波羅沙經》,是中国古代翻译家道安大师根据此经译出的其中一部。这一说法源自汉朝时期的僧人慧明,并由他将其分藏于长安城内的崇福寺。
该部分讲述了金刚宝座菩萨告诫观世音,要向一切世界、世间的一切和解结为平等法相的关系。在讲解中提出了四个层面:“如非有本”,“非无本”;既不是有形的实体性东西,也不是空虚无所依随的状态。“以是故,即名金刚。”
这个教理认为:诸法从缘生起,并因缘解结为平等法相关系。一切事物都有其善和恶、断灭和续继两个方面,但它们都是相对而来的。
根据《金刚经·第二十八品》的讲解,《大般若波罗沙经》揭示了佛法中的四种观:不取见生起解脱;从无尽中破除有穷的认识见解相依之法因等。这一教理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佛学传统发展,为研究佛教哲学、内观修行提供了宝贵的洞悉和思考线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