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田舍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田舍》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展现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一天的田园生活情景和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阻雨,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九日遇雨二首,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2. 诗歌背景
    《九日田舍》创作于唐贞元年间,即公元808年左右。这一时期,钱起作为一位年轻的官员,居住在杜陵附近的田野之中。重阳节期间,他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过去与自然亲密接触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感慨。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4. 艺术风格
    在艺术风格上,《九日田舍》采用了典型的唐诗七绝形式,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田野景象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开头两句,以“今日”为起点,引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联想和感受。
  5. 文学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九日田舍》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特别是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6. 影响传承
    《九日田舍》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与赞誉。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这首诗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日田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也为后人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