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内水亭晨兴听讼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
坐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县内水亭晨兴听讼》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钱起在唐代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他与刘长卿齐名,并被誉为“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被称为“钱郎”。

  2. 作品原文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
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1. 内容解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晨光起宿露”象征着清晨的露水,暗示着新的开始;“池上判黎氓”则表达了作者面对民间纠纷时的公正判断。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秋泉之清澈与官场中的浑浊,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中的无奈和挣扎。诗的最后,“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个人能力的局限。而“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艺术特色:钱起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水亭晨兴、听讼情景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造诣。此外,钱起的诗歌在音韵和谐与意境深远方面也有着独到之处,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

钱起的《县内水亭晨兴听讼》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也是对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