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驸马亭子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
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乐,开閤醉簪缨。
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杨驸马亭子》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退朝追宴乐,开阁醉簪缨。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2. 诗歌赏析

  • 诗歌开篇“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建筑景象,台榭直插云霄,与汉庭相接,展现出一种雄伟壮丽的视觉效果。
  • “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则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吉祥物的引入,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美感。
  • 接着“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展现了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 “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进一步描绘,流水清澈见底,高高的花影映照在竹子上,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 最后两句“退朝追宴乐,开阁醉簪缨”,表现了诗人享受宴乐、畅饮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1. 诗歌创作背景:《过杨驸马亭子》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中“退朝追宴乐”等描述推测,该诗应是钱起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所作,反映了他作为朝廷官员的生活状态及内心情感。

《过杨驸马亭子》是一首充满画意的诗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