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奉和登骊山应制》是唐代诗人赵彦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清新高远的笔调和对骊山壮美景色的生动描绘,成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赵彦伯生活在唐代,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据记载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约714年)后不久离世。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俊秀,能够捕捉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美丽,其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森爽气凌高,翠微瞰京台。孤峰裁宿霭,汇泽挹清澄。翠色凝朝日,银波动晚晴。寰中川明合,渭水浊波澄。”。
诗歌内容解读:首句“森爽气凌高”,形容森林里清爽的气息向上升腾,给人以清新之感。第二句“翠微瞰京台”,描绘了从翠绿的山坡上俯瞰京城的景象,意境开阔。第三句“孤峰裁宿霭”,形容孤独的山峰如同裁剪着夜幕的云雾,富有诗意。第四句“汇泽挹清澄”,表达了汇聚的水流带来的清澈透明,给人以清新之感。最后,整首诗以清新、高远的笔调,展现了骊山的壮美景色。
通过《奉和登骊山应制》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能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奉和登骊山应制》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