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至新浦,遥复未百里。
北望是他邦,纷吾即游士。
潮来津门启,罢楫信流水。
客意乃成欢,舟人亦相喜。
迟迟菱荇上,泛泛孤蒲里。
渐闻商旅喧,犹见凫鹥起。
市亭忽云构,方物如山峙。
吴王昔丧元,隋帝又灭祀。
停舻一以眺,太息兴亡理。
秋苑故池田,宫门新柳杞。
我行苦炎月,乃及清昊始。
此地日逢迎,终思隐君子。
莫言异舒卷,形音在心耳。
贻余处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贻余处士》是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储光羲中进士后,因受到安禄山的伪职而遭贬,平乱后被流放岭南直至卒。
在鉴赏《贻余处士》时,可以关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贻余处士》中,诗人从“故园至新浦”开始,描述了自己远离家乡到达新的地方的情景。接着通过“北望是他邦,纷吾即游士”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心态。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如“潮来津门启,罢楫信流水”、“客意乃成欢,舟人亦相喜”,传达了一种与外界和谐相处、相互愉悦的感受。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向市井生活,描述了商旅的繁忙以及市场的热闹景象。“吴王昔丧元,隋帝又灭祀”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蕴含了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贻余处士》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生动的画面、真挚的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储光羲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