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巴东岭

巴山不可上,徒驭亦裴回。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瀑泉飞雪雨,惊兽走风雷。
此去无停候,征人几日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叔伦的《经巴东岭》是一首唐代诗人创作的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诗歌原文
    巴山不可上,徒驭亦裴回。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瀑泉飞雪雨,惊兽走风雷。
    此去无停候,征人几日回。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艰辛。诗句“巴山不可上”表达了攀登之难,而“旧栈歌难度”则透露出古道驿站的艰难。
  • “瀑泉飞雪雨,惊兽走风雷”以壮观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与节奏感。这些形象化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述的场景。
  • “此去无停候,征人几日回”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不舍以及对远方征人的牵挂。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写,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
  1. 创作背景
  • 关于戴叔伦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虽然历史资料较为有限,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且诗风盛行的时代。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多有游历四方的经历,他们的创作往往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 作为一位诗人,戴叔伦可能曾游历巴东岭地区,亲身体验并感受过那里的山川景色和文化氛围,这样的直接经验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文学地位
  • 《经巴东岭》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宋时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它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社会文化背景。
  1. 现代价值
  • 《经巴东岭》在当代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美学价值。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也启发现代人对自然美和人生旅途的思考。
  •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提升,这类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弘扬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戴叔伦的《经巴东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貌和特征。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