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车参军江陵

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楚客情。
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
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
公子道存知不弃,欲依刘表住南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送车参军江陵》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身情感与追求的抒发。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戴叔伦,字幼公,号东冈子,是唐朝润州金坛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 他与萧颖士有师生之谊,其诗歌作品以文辞著称。在唐朝的大历年间,戴叔伦曾应刘晏之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后来又进入曹王李皋的幕府,并因政绩显著受到赞誉。
  1. 诗歌原文
  • “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楚客情。”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感受着凉秋时节的萧瑟氛围。
  • “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途艰险的无奈感怀。
  • “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名利的淡薄。
  1. 主题内容
  • 此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态度。
  1. 艺术手法
  • 戴叔伦善用五言七言诗的形式,此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结构严谨,音韵和谐。
  •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槐花落尽柳阴清”中的“槐花”和“柳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意境。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对离别、归途和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探寻。
  • 诗句中的“萧索”、“无的信”、“不堪行”、“劳多事”、“厌有名”,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现实的一种批判态度。

《送车参军江陵》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本人在面对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以及他们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