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
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戴叔伦,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年轻时师从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务。晚年时期,他甚至上表自请为道士,反映了其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 诗歌创作:戴叔伦在诗歌创作上涉猎广泛,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除了《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他还留下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作品,展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与理解。
  1. 诗词原文
  •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
  • 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1. 诗意解析
  • 意境描绘:此诗以登楼望月为背景,通过描绘“陌上凉风槐叶凋”的自然景象与“夕阳清露湿寒条”的天气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南楼山独遥”两句则进一步通过楚山的遥远与月亮的高远,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 情感表达:诗中的“心送情人趋凤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目随阳雁极烟霄”,则寓意着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如同阳光般明亮,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高洁的品质。最后一句“轩辕不重无名客”,则彰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认可,认为即使是普通的无名之士,也应受到重视。
  1. 文化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代表作品之一,《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描绘,又有细腻的内心情感抒发,体现了戴叔伦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 思想内涵:此诗不仅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厚意的抒情诗篇。它传递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些主题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不仅展示了戴叔伦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友情、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崇尚。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源,也是领略唐代诗人风采的绝佳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