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京寄同志

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
不离十二街,日行一百里。
役役大块上,周朝复秦市。
贵贱与贤愚,古今同一轨。
白兔落天西,赤鸦飞海底。
一日复一日,日日无终始。
自嫌性如石,不达荣辱理。
试问九十翁,吾今尚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住京寄同志》是唐代诗人聂夷中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聂夷中,字坦之,唐末著名的诗人。有记载指出他的籍贯为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和生平细节,历史文献记载并不详细,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在咸通十二年(871年)登第并担任华阴尉,官位不高,但生活清苦,除了琴书外,身无余物。
  • 艺术成就:聂夷中的诗歌语言朴实而深刻,辞浅意哀,许多诗作都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并对广大农民的疾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的代表作包括《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等,其中最为流传广泛的当属《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常认为此诗并非由聂夷中所作。
  1. 创作背景
  • 《住京寄同志》的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作者任华阴尉时期。在任华阴尉时,除了处理琴书之外,聂夷中身无其余财物,反映了他清贫的生活状态。
  •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严酷,聂夷中可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无奈,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1. 主题解析
  • 思乡之情:聂夷中的《住京寄同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离京十年未有一日不思家”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 社会批判:通过对长安街繁华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贵贱与贤愚,古今同一轨”,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住京寄同志》语言质朴,用词简单,但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 情感真挚:聂夷中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唐诗中的佳作之一,《住京寄同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在唐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后世被广泛传颂。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教育上的重要资源,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关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住京寄同志》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唐代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唐诗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