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赠一二同幕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
曾是信陵门下客,两回相吊不胜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梁城赠一二同幕》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曾是信陵门下客,雨回相吊不胜悲。

  2.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诗歌开头通过“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五营河畔旌旗飘扬、战鼓阵阵的壮观景象。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历史典故:“曾是信陵门下客”,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公子,因其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而受到人们的敬仰。这里的提及,可能是在借指诗人曾经有过的门客身份,或者是表达诗人对于过去某种关系的怀念。
  • 情感表达:“雨回相吊不胜悲”,雨中相遇,相互慰问,表达了诗人与过往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伤。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的政治斗争或社会动荡有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诗人韩翃作为唐朝的一位诗人,也可能经历了类似的生活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梁城赠一二同幕》,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
  1. 艺术手法
  • 意象选择:诗中的“五营河畔”、“信陵门下客”、“雨回相吊”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画面感。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鲜明的画面,让人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 韵律和谐:《梁城赠一二同幕》的音韵搭配得当,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其中的平仄声调,更是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梁城赠一二同幕》不仅在形式上符合唐人绝句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是韩翃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唐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生动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