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明

欲明篱被风吹倒,过午门因客到开。
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
岳僧互乞新诗去,酒保频徵旧债来。
唯有狂吟与沈饮,时时犹自触灵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代诗歌《欲明》赏析

韩偓,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他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欲明》是韩偓众多诗歌中的一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艰辛时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诗中“篱被风吹倒”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状态,同时也映射出他对生活的无力感。“过午门因客到开”,暗示了诗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固执,去适应现实的生活规则。这种转变,不仅是外在环境的调整,更是内心世界的重塑。

“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公和对人性冷漠的批判。他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如果不能忍受,就可能被人嘲笑;如果选择隐退,就可能被误解。这里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自我价值的质疑。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诗人仍然选择了坚持和抗争。他通过岳僧互乞新诗、酒保频征旧债来表现自己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这些行为虽然看似无济于事,但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唯有狂吟与沈饮,时时犹自触灵台”,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在这里,“狂吟”和“沈饮”成为诗人对抗困境的方式,而“触灵台”则象征着诗人对真理的探求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现实残酷,诗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地反思和探索。

《欲明》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价值。这首诗不仅是韩偓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评论。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