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早雁,日夕渡河飞。
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老臣帷幄算,元宰庙堂机。
饯饮回仙跸,临戎解御衣。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方伫勋庸盛,天词降紫微。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是一首唐代的五言排律,由苏颋创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友人张仁亶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盛世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国家治理的辉煌成就。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文采斐然、内容丰富著称,被后世誉为“燕许大手笔”,与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文人宋之问齐名,并称“苏宋”。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北风吹早雁,日夕渡河飞。
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老臣帷幄算,元宰庙堂机。
饯饮回仙跸,临戎解御衣。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方伫勋庸盛,天词降紫微。
- 译文:北风已经吹起了早飞的大雁,夕阳下大雁正渡过河去。天气寒冷使得弓箭的箭杆因寒冷而弯曲,草地上的草叶也因为霜冻变得苍白无力。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谋士,他在幕后精心策划;作为朝廷中的重臣,他处理国事如机器般高效。饯饮完毕,皇帝驾临,解除了军装换上春衣准备出征。士兵们在拂晓时分整装出发,军队纪律严明,等候春天的到来。等待的时刻充满期待,期望有杰出的功勋显现,皇上的恩泽降临于紫微殿。
- 诗歌鉴赏:
- 景物描写:诗中对北风、大雁、寒冰以及初露的草地等景物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季节更迭时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张仁亶出征前的关切之情。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特别是“光辉万乘饯,威武二庭宣”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友人张仁亶的深厚感情。
-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李治时期,即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取得了显著成果。张仁亶作为当时的朔方大总管,负责防御突厥等北方民族的威胁,其出征标志着唐朝对外战略的重大决策。
- 社会影响:
- 该诗在当时广受好评,被认为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多首作品,显示了他在当时诗坛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 此外,诗中的语言和意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文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创新,使这一主题和风格得以传承和发展。
除了以上关于《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的介绍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唐代的文化氛围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极为发达的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和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抒情写景,还包括了大量的咏史抒怀、讽喻时政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研究唐代文化、政治和军事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