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灞陵山

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灞陵山》是唐代诗人严维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五言古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 严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曾中进士及第并授以官职。他的诗歌多作于送别、酬唱之作,与钱起、耿沣等文人交游密切。尽管其仕途经历较为坎坷,但他的文学创作却颇有成就,被收录于《全唐诗》一卷中。
  1. 原文内容
  • “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描述了作者进入灞陵山时的感受,尚未完全领略其中的风光,只是随意地寻找那些曾经留下痕迹的地方。
  •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反映了古代炼丹求仙之人的遗迹仍然存在。
  •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描绘出了灞陵山四周白云缭绕,清溪幽深的景色。
  •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
  •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如同仙境一般的存在。
  • “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理解。
  1. 作品赏析
  • 《游灞陵山》通过对灞陵山美景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 诗中的“芳秀惬春目”和“高闲宜远心”,展现了作者对远离尘嚣、追求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
  •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则体现了一种道教修炼的理想境界。
  • “此道人不悟”一句,反映出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及其哲学思考。
  1. 写作背景
  • 《游灞陵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诗人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选择退隐山林,体验山水间的宁静与美好。
  • 此诗也可能是在特定的季节或情境下所作,如在春日游览之时,诗人心境愉悦,遂有此作。

《游灞陵山》是唐代诗人严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刻地领悟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