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馆望九子山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阳馆望九子山》是唐朝著名文学家窦叔向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猿声到客边。

  2. 诗词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九子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图景。诗中“苍翠岧峣”形容山峰高耸入云,而“上碧天”则暗示山顶与天空相接。诗人通过“毫芒映日”“涓滴垂空”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树木和泉水之上的景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帝王——武帝和始皇,他们曾南游或东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向往。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古代神庙的遗憾,但仍然能够听到远方的猿啼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哀思。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3. 艺术特色:《青阳馆望九子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了历代读者。诗中的自然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真挚深沉,既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此外,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青阳馆望九子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也为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