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恩赐百索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傥可续,终冀答明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日恩赐百索》赏析

《端午日恩赐百索》,唐代诗人窦叔向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作。该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诗的第一句“仙宫长命缕”,便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庄重的场景——仙宫之中,长命缕被悬挂于高高的枝头,象征着对生命的珍视与祝福。窦叔向用“仙宫”一词,不仅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愿望。

紧接着,“端午降殊私”一句,则直接将读者的视角带入到了端午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这里的“降殊私”意味着皇帝对民间的特殊关怀,体现了古代帝王对普通百姓的恩泽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唐代皇权的威严,又体现了民间的淳朴与善良。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两句,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这里,窦叔向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端午节时蛟龙的出现和狗、马的感激之情,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这样的描写,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端午佳节中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们。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一种期许,更是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希望与期待。通过这样的愿望表达,窦叔向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端午日恩赐百索》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智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窦叔向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