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信州刘侍郎兄

刘兄本知命,屈伸不介怀。
南州管灵山,可惜旷土栖。
樵隐同一径,竹树薄西斋。
鸟陵嶂合杳,月配波徘徊。
薄宦修礼数,长景谢谭谐。
愿为南州民,输税事锄犁。
胡为走不止,风雨惊邅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信州刘侍郎兄》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赞美刘侍郎的隐居生活和高尚情操,表达了对友人志趣相投的赞赏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著有《仙游记》《瘗鹤铭》等作品。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歌原文
    刘兄本知命,屈伸不介怀。南州管灵山,可惜旷土栖。樵隐同一径,竹树薄西斋。鸟陵嶂合杳,月配波徘徊。薄宦修礼数,长景谢谭谐。愿为南州民,输税事鉏犁。胡为走不止,风雨惊邅回。
  • 诗歌赏析:此诗以“酬信州刘侍郎兄”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侍郎高尚品格的赞美和敬仰。诗中“刘兄本知命,屈伸不介怀”表现了刘侍郎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的心境,而“南州管灵山,可惜旷土栖”则描绘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刘侍郎高洁的人格魅力。
  1. 写作背景及意义
  • 写作背景:《酬信州刘侍郎兄》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风气崇尚浮华,而顾况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艺术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与刘侍郎的会面或书信往来中所作,用以表达对刘侍郎的敬佩之情。
  • 文学意义:此诗作为顾况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展示了唐诗的独特魅力。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酬信州刘侍郎兄》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的标志。它不仅是顾况个人才华的象征,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态,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