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 · 其二 · 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诗作,属于《全唐诗》中的一卷。这首诗通过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英才、世道艰难以及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文章巨擘”,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诗句内容:《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中的“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反映了孔子对兰花的赞赏。他认为兰花虽为王者所赏,却依然能独立开放,不与众草为伍,这象征着贤达之士即便身处逆境,也应保持其高洁的品质。
  • 诗意解析:这首诗借咏兰自喻,表达出孔子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深深无奈和悲凉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君子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崇高理想。
  1. 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不仅是韩愈作品的代表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通过古典诗词的形式,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批判,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 历史背景:在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引用和反思,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韩愈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精神特质。

《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不仅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及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

赏析

《音注韩文公文集》:兰、荠、麦自喻,我不用,于我何伤乎?「霜雪贸贸」之时,荠麦乃茂,喻己居乱薄之世,自修古人之道。

《唐诗解》:刘云:篇中三:「伤」字,正与题下「伤不逢时」相应。

《唐诗归》:钟云:声气在汉魏上。有品有识之言,即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不采」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有黯色而无愠情,抑何言之蕴藉。周珽曰:意匪人在位,君子必至见弃,如荠麦既茂,兰木有不伤者?然荠麦之茂,乃自有荠麦之性;惟君子不与荠麦等。故兰为君子所伤,乃见君子之守也。

《批韩诗》:朱彝尊曰:三四太显,少味。夫子伤兰守,总是「不为莫服而不芳」意(末二句下)。

《初白庵诗评》:「雪霜贸贸」,荠麦之时也。荠麦得时,猗兰断无不受伤之理。「子」字、「尔」字,与末两「君子」,皆指兰而言。得其解者,不烦辞费。

《唐宋诗醇》:「荠麦」二语,妙于和平。「君子」二语,妙于斩截。写得安土乐天意出。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此作在诸操中最为奥折,旧注多未得其解。孙汝听云:「言我如荠麦之茂,当霜雪之时,不改其操。子如见伤而用我可也;子如不伤,我亦无自贬以见子之义。」又云:「茂而能傲霜雪,荠麦之固有。」韩醇云:「君子居可伤之时,不易其守,亦犹荠麦之有也。」此两说以荠麦自比,而竟抛荒猗兰,不知题义何居?刘履云:「篇中三『伤』字正与题下伤不逢时相应。」亦为踳驳唯瞽者。唐汝询云:「兰之含芳,喻己之抱道。不采而佩,未见用也。芬芳自有,于己何伤?且当法天之健,周流四方,以行吾道,不自掩其芳也。及涉霜雪而睹荠麦之茂,则世乱益甚,在位皆匪人,兰于此能无伤乎?假令不伤而与荠、麦等,则我无用见汝矣。彼荠麦之茂,荠麦所自有之性。兰为君子所伤,谓其有君子之守也。荠麦感阴而生,故以为匪人之喻。兰芳以时,不群众草,故取为有守之比。然始云『何伤』,末竟不能无伤者,遁世固可以无闷,对麟不能不掩涕耳。」此说于义为近,然犹未尽善也。窃推之,兰有国香,固宜佩脹,然无人自芳,要亦何损?特天之生兰,不宜如是置之耳。今天道不可知,而我亦终老于行,唯见邦无道富且贵焉者累累若,若于此而不伤,则亦无以见兰为矣!虽然,彼荠麦故无足怪也,所谓适时各得所也。若夫君子之伤,则谓生不逢时,处非其地,为世道慨叹耳。要其固穷之守,岂与易哉?荠麦即指众草。「今天之旋」四句,即旧《操》「何彼苍天」四句之意。「子如不伤」,「子」字即指兰,如「箨兮箨兮,风其吹汝」之「汝」也。诸家之说,盖未向旧《操》推求耳。

《读韩记疑》:孙、韩旧注,皆以荠麦当霜雪时不改其操,比君子之有守。余谓托兴猗兰,忽复下侪荠麦,孤芳与群蔓无分,语殊不称。唐汝询谓「荠麦感阴气而生,故以为匪人之喻。猗兰不与荠麦争茂,故取为有守之比」,此论独为超越。以此推之,「雪霜」二句,言世乱而群小盈朝;「荠麦之有」,言荠麦自有其时,如鼠之乘昏肆窃,蚊之候夜噆人,公所谓嗟嗟乎鄙夫是也。甘处可伤之地,不与荠麦争荣,是则君子之守也。

《石洲诗话》:「雪霜贸贸,荠麦之茂。」按傅玄《董逃行历九秋篇》:「荠与麦兮夏零,兰桂践霜逾馨。」董仲舒《雨雹对》:「荠麦始生,由阳升也。」荠麦正当寒冬所生,故曰:「雪霜贸贸」,只惟荠麦之是茂也。与傅玄同用以托兰,而意有正反。「子如不伤」二句,在篇中为最深语。盖有不妨听汝独居之意,较「不采何伤」更进一层。然说着「不伤」,而伤意已深矣,此亦妙脱本词也。前曰「何伤」,后曰「之伤」,回环婉挚。评家或以「子」指夫子,「我」指兰,非是。

《诗比兴笺》:「霜雪」以下,说者多昧。盖荠麦得阴气以生,故以喻小人。猗兰无人而自芳,故以况君子。诗中所谓「子」、所谓「尔」者,皆指猗兰也。「霜雪贸贸」者,荠麦之时。荠麦既得时,猗兰自无不受摧伤之理。如使亦乘时竞荣,而与荠麦无异,则我亦何由见尔之真乎!何则?受气于天,物各有性。彼荠麦之以此时茂者,乃荠麦之所固有,则君子之以此时伤者,亦正君子之所自守也。公当李实、韦执谊等用世时,不肯附之骤进,而甘受其中伤,所以高于刘、柳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