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 · 二首

游童苏合带,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踏露草,理鬓回花面。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词先露,心诚貌却闲。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游曲二首》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这首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一幅春日出游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唐朝时期诗人、画家、鉴赏家,其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清新的田园诗,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刺诗。
  2. 诗句原文
  • 骝马银鞍金市头,都门掣电落花流。扬鞭笑指胡姬肆,转拂垂杨向玉楼。
  • 春游曲二首 - 王涯(唐代)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上苑何穷树,花间次第新。
  1. 诗句解析
  • 骝马银鞍金市头:形容骏马和华丽的鞍具,暗示了出游者的身份和地位。
  • 都门掣电落花流:描述都城门前如闪电般疾驰而过的景象,以及飘落的花瓣。
  • 扬鞭笑指胡姬肆:骑马人挥鞭指向远处的街市,胡姬即胡地女子,可能是指市集或热闹的场所。
  • 转拂垂杨向玉楼:春风拂过杨柳,柳枝摇曳,似乎在引领人们走向高楼。
  • 万树江边杏:江边的园林里栽满了杏树,一夜之间杏花盛开。
  • 新开一夜风:形容一夜之间春风催开杏花,杏花开放得如此突然而美丽。
  • 满园深浅色:形容杏花颜色层次丰富,从浅到深,色彩斑斓。
  • 照在绿波中:碧绿色的水面反射着杏花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致。
  • 上苑何穷树:上苑内种植了无穷无尽的树木,花朵次第绽放。
  • 花间次第新:花丛中花朵次第开放,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日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惬意与美好。
  • 意境优美: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春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
  • 语言优美:诗人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1. 情感寄托
  • 出游之乐:通过描写出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春意盎然:全诗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春日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 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1. 文化价值
  • 唐诗典范: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顾况的《春游曲二首》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追求。
  • 春游文化:诗中的春游场景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状态,也传承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1. 历史背景
  • 唐代风貌:顾况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文人雅集:唐时文人雅集盛行,诗人们在酒宴中饮酒赋诗,互相唱和,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1. 创作背景
  • 出游情景:诗人在出游时写下了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园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的热情。
  1. 思想内涵
  • 乐观态度:诗人在诗中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鼓励人们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珍视。

《春游曲二首》不仅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的美妙诗篇,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的创作风貌,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这首诗对于了解唐朝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以及社会风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