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

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之一。《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的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柳宗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背景:《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柳宗元的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个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2. 内容概述:在作品中,“纸背应劳手自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书写工具和文字表达的重视,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此外,“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则展现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失望之情,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名利的追求超过了对学问的钻研。
  3. 文学价值:《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柳宗元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观念。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4. 文化影响: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不仅是柳宗元个人的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柳宗元在《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文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该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注解

题注:自注:「家有右军书,每纸背庾翼题云『王会稽六纸,二月三十日』。」

临池:《后汉书·卷六十五·张奂传》:「长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唐·章怀太子注引王愔《文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太尉辟,公车有道徵,皆不至,号张有道。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韦仲将谓之『草圣』也。」《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每自称『我书比锺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厌家鸡:喻贱近贵远。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庾翼书,少时与王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书曰:『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北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