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宿闻雁》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描写秋夜听雁声的抒情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秋季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秋夜的景象。首句“早雁忽为双”,通过描述大雁的突然聚合,反映了季节的变换。这里的“早雁”既指秋天的大雁,也暗示了离家已久的诗人。第二句“惊秋风水窗”,则形容了秋风在水边窗前轻轻拂动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第三、四句“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则表现了随着夜深人静,诗人起身望向窗外,只见星空与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未明确提及。《水宿闻雁》作为李益的作品之一,被收录于多种诗词集子中,如明刊本《李义山诗集笺注》等。李益的生平简介显示,他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和散曲家,他的诗歌多涉及边塞生活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因此,可以推断《水宿闻雁》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3. 艺术特色:《水宿闻雁》的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作者的情感。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每句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意象展开,如“早雁”、“秋水”、“夜”、“星月”,这些词汇共同构建出一种深邃且充满诗意的氛围。此外,诗中的意象转换自如,如从“早雁”到“夜长”,再到“星月”,每个转变都巧妙地衬托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诗读来既流畅又有层次感。

《水宿闻雁》不仅是李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沉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情的寄托,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赏析

《秋窗随笔》:李益诗「早雁忽为双……」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者邪?

《唐人绝句精华》:将一瞬间耳闻目见者以二十字写出,光景犹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