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维稽首言: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几何?久窃天官,每惭尸素。顷又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陛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屡迁省阁。昭洗罪累,免负恶名,在于微臣,百生万足。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及奉明主,伏恋仁恩,贪冒官荣,荏苒岁月,不知止足,尚忝簪裾。始愿屡违,私心自咎。臣又闻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有国大体,为政本原,非敢议论他人,窃以兄弟自比。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缙前后历任,所在着声,臣忝职甚多,曾无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祈哀,请代臣罪。臣之于缙,一无忧怜,臣义不如弟三也。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素在臣上。臣小言浅学,不足谓文,臣才不如弟四也。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臣无度量,实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臣当苦行斋心,弟自竭诚尽节,并愿肝禽涂地,陨越为期。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不胜私情恳迫之至。
责躬荐弟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责躬荐弟表》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篇散文,属于唐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
- 创作背景:《责躬荐弟表》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据记载,王维因卷入安史之乱而身陷贼地,未能及时杀敌自保,深感愧疚。他在被俘期间,受到皇帝的宽容和信任,多次迁升至省阁职位。在昭洗罪累、免负恶名的过程中,王维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兄弟的思念。
- 文学价值:《责躬荐弟表》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文章开头,王维以“稽首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年老力衰、心昏眼暗的状态,展现了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通过对比自己与弟弟的不同表现,强调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兄弟的怀念。此外,文章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使得《责躬荐弟表》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风格:《责躬荐弟表》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王维巧妙地运用了对话、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他的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的特点。
- 影响评价:《责躬荐弟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责躬荐弟表》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以及他们在政治动荡时期所展现出的才华和智慧。
《责躬荐弟表》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而成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责躬荐弟表》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