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酒店楼壁绝句八首 其二

或问游人道,那能独步忧?
饮时含救药,醉罢不能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酒店楼壁绝句八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组诗共有八首,每首都以“绝”字为题,共咏八景:一、碧山如黛,二、清江如练,三、彩舟冲水,四、白鸟掠波,五、黄鹂隔岸,六、青树夹堤,七、游人望远,八、蹴踘场边。

这组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6年至759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漂泊于四川一带,生活困苦潦倒。他看到成都浣花溪边的一座酒店楼上的墙壁上题有绝句,于是创作了这些诗歌来表达他对美景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的第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描述了酒店窗户中映出的西岭雪山的景象。西岭雪山位于成都西面,海拔2500多米,终年积雪不化,故名“千秋雪”。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述了酒店门口停泊着来自远方的船只。东吴即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指的是苏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短松冈下小亭台。” 描述了酒店附近的一个小亭子。短松冈是成都郊外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小亭子。这个小亭子可能是诗人在游览时偶然发现的,也可能是他的友人特意为他准备的。这里的小亭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四句:“香稻啄余鹦鹉粒。” 描述了酒店里的米饭香气扑鼻,吸引了鹦鹉前来觅食。这句诗通过描写米饭的香气和鹦鹉觅食的情景,展现了酒店里美食诱人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喜爱和享受。

第五句:“红树醉秋风。” 描述了酒店旁的红树被秋风吹拂得如同醉了一般。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红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六句:“碧瓦朱甍照大江。”(《题韦少保新庄序》) 描述了酒店的屋顶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江。这句诗通过描绘屋顶的颜色和阳光的照射,展现了酒店的宏伟壮观和辉煌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同上) 描述了酒店周围的小路被乌云遮住,只有江上的船只灯火通明。这句诗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黑暗与江上船只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与光明、孤独与陪伴的深刻感悟。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第八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上) 描述了一位独自垂钓的渔翁。这句诗通过描绘渔翁的形象和他的活动场景,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第九句:“锦里先生乌角巾,玉局探春雨后春。”(同上) 描述了一位名为锦里的先生在春雨过后的早晨出来游玩的场景。这句诗通过描绘锦里的先生和他的活动场景,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第十句:“‘酒酣胸胆尚开张’,‘眼明手快”。”(同上) 描述了诗人自己饮酒后的豪迈情怀和敏捷的动作。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饮酒行为和精神状态,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情和自信。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十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虽破容我居,大庇天下寒士!”(同上) 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拥有温暖的住所,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高尚情操。

第十二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的豁达与乐观。即使自己的住所破旧不堪,但只要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第十三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这句诗通过对锦瑟这一乐器的描绘,引发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青春的怀念。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第十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庄子梦蝶和望帝哀鹃的诗意解读,表达了他对生死、命运等哲理的思考。这句诗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第十五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这句诗通过对菊花盛开和孤独小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渴望。

第十六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句诗通过对江海和塞外风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之感。

第十七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这句诗通过对山川和村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历史的记忆。

第十八句:“未辞翦伐桑榆晚,直为君恩淡入肠。”(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皇帝恩赐的态度和对忠诚与牺牲的理解。这句诗通过对桑榆树的描述和对君王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奉献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十九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同上) 描述了诗人听到北方传来收复失地的消息时的激动心情。这句诗通过对妻子和孩子以及书籍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澎湃和喜悦之情。

第二十句:“未收天子河湟地,不遣至尊成远围。”(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句诗通过对河湟地区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的期望。

第二十一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同上) 描述了诗人听到京城消息后的感慨。这句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第二十二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遗迹的探寻。这句诗通过对丞相祠堂的描绘和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诸葛亮智慧的赞叹。

第二十三句:“长使英雄泪满襟!”(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英雄们的哀悼和对他们事迹的敬仰。这句诗通过对英雄们泪水的描绘和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英勇之士的深深敬意和对社会动荡时期英雄主义的歌颂。

第二十四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上) 描述了诸葛亮未能完成北伐任务而去世的情况。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绘和他不幸去世的事实,引发了读者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第二十五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同上)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句诗通过对落叶飘落和长江水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历史更迭的感叹。

最后两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同上) 描述了诗人在孤独中度过晚年的情况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句诗通过对孤独老人和破旧船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失落和对未来的忧虑。
绝句是一种简短的四句诗形式,通常由四个句子组成。这种形式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流行,尤其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杜甫的《题酒店楼壁绝句八首》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而著称。通过这些绝句,杜甫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还抒发了个人遭遇的辛酸和无奈,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