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庄言志

平子试归田,风光溢眼前。
野楼全跨迥,山阁半临烟。
入屋敧生树,当阶逆涌泉。
剪茅通涧底,移柳向河边。
崩砂犹有处,卧石不知年。
入谷开斜道,横溪渡小船。
郑玄唯解义,王烈镇寻仙。
去去人间远,谁知心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山庄言志》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1. 作者简介
  • 生平: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绩因多次参与科举考试未能中第而隐居,他的诗文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作特色:王绩的诗作风格独特,常蕴含浓郁的个人情感和隐逸主题。他的作品在隋末唐初的诗坛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深受后人推崇。
  1. 诗词原文及赏析
  • 入屋敧生树,当阶逆涌泉。
  • 野楼全跨迥,山阁半临烟。
  • 平子试归田,风光溢眼前。
  • 剪茅通涧底,移柳向河边。
  • 崩沙犹有处,卧石不知年。
  • 郑玄唯解义,王列镇寻仙。
  • 去去人间远,谁知心自然。
  • 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1. 文化背景
  • 《春日山庄言志》的创作背景是在隋末唐初的社会动荡时期。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向了崇尚文治武功,而王绩却选择了远离世俗的隐逸生活。这种选择在当时社会中显得尤为特立独行,也使得王绩的诗歌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

《春日山庄言志》不仅是王绩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