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讽

洛阳大道傍,甲第何深邃。
南亩无一廛,东园有馀地。
春溪化桃李,秋沼生荷芰。
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旱苗当垄死,流水资嘉致。
馀心甘至愚,不会皇天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讽》是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于濆,唐末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却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 创作特点:于濆的诗作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倾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以讽刺手法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1. 诗歌原文
  • 洛阳大道傍:描绘了洛阳繁华街道的景象,大道两旁是宏伟的建筑群,展示了当时城市繁荣的一面。
  • 甲第何深邃:描述了贵族宅院的深广与宏伟,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现实。
  • 南亩无一廛: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南边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 东园有余地:东面的园林虽然宽敞但也未被充分利用。
  • 春溪化桃李:春天的溪水滋养着桃李,暗示着大自然的恩泽和生命的循环。
  • 旱苗当垄死:干旱使得田地中的庄稼枯萎死亡,反映出自然规律无情的一面。
  • 流水资嘉致:水流润泽土地,为植物提供生长的条件。
  • 余心甘至愚: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愿意像愚人般地接受一切,不追求功名利禄。
  • 不会皇天意:表示不理解或不认同天道的安排。
  1. 主题思想
  • 讽喻现实: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隐喻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如贫富差距、官场腐败等。
  • 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反映人生: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1. 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使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社会问题具体化,使诗歌更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
  • 语言简练: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刻画出诗人的情感和想法。
  • 结构紧凑: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个部分都紧扣主题,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寓意。

通过对《拟古讽》及其作者的介绍,不仅能够了解到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人性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