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数蓂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数蓂》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1. 诗词原文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2. 诗句解析

  •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此句表达了诗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所进行的科学观察和思考。
  •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描述了天文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联,体现了诗人对天文历法的兴趣和研究。
  •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指出了农历中某些规律,如“朔望月”等,以及闰月的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通过对落叶和新生芽的描述,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生命循环的思考。
  •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引用历史人物尧帝的故事,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历史的尊重。
  1.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元稹的这首《赋得数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艺术特点

  • 严谨的科学态度:诗人在描写天文现象时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科学的尊重和兴趣。
  • 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中的“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等句子,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天文历法的深入研究,还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哲学思考。
  • 丰富的意象运用: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桂满丛初合”、“桂满丛初合”、“坠叶”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
  1. 历史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唐代诗人元稹的代表作品之一,《赋得数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历史价值:通过对《赋得数蓂》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科技进步以及对天文历法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古代文人对于宇宙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独到见解,为现代人提供丰富的思考素材。

《赋得数蓂》不仅是元稹个人才华的象征,也是唐代诗歌成就的体现。它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