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桐江旧居

长向新郊话故园,四时清峭似山源。
春潮撼动莺花郭,秋雨闲藏砧杵村。
市井多通诸国货,乡音自是一方言。
此中别有无归计,唯把归心付酒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桐江旧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唐诗,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这首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怀念与情感寄托。下面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长向新郊话故园,四时清峭似山源。
    春潮撼动莺花郭,秋雨閒藏砧杵村。
    市井多通诸国货,乡音自是一方言。
    此中别有无归计,唯把归心付酒尊。

  2. 诗歌解读

  • 四季之变,景色如画:诗中的“长向新郊话故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不变的思念,四季的变换在诗人眼中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春潮撼动莺花郭,秋雨閒藏砧杵村”则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宁静美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 市井生活,乡土气息浓厚:“市井多通诸国货,乡音自是一方言。”这两句反映了当地的市井生活,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在这里用“诸国货”和“一方言”来表达他对于家乡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 情感寄托,归心似酒:“此中别有无归计,唯把归心付酒尊。”最后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中的故乡始终是最温暖的港湾。他用饮酒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显示出他对家乡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春潮”、“秋雨”、“莺花”、“砧杵”,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家乡四季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深沉和意境的深远,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的反映: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
  • 思乡主题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首经典的思乡诗,《怀桐江旧居》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是诗人在外地漂泊期间所作。
  • 作者生平:方干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其作品多以描写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为主。
  1. 艺术成就
  • 韵律和谐:诗的韵脚规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生动: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实而深刻,通过对家乡四季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1. 社会影响
  • 传播广泛: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教育价值:在中国的诗词教育中,这首诗常常被用作教材,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怀桐江旧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