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仓曹宅夜饮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四仓曹宅夜饮》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这首诗通过对宴会现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情和情感,表达了故友重逢畅饮,回顾别后的不尽相思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
  • 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边塞诗在当时影响深远,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2. 诗歌鉴赏

  • 意境高远:王昌龄在《李四仓曹宅夜饮》中描绘了一幅霜天的夜晚,银烛金炉映照着喜庆的气氛,展现了一个热闹而又宁静的场景。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时间的变迁,也表达了人物心情的复杂性。
  • 含蓄蕴藉:结尾处的“青山明月梦中看”带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描述,更像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隐喻,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期待。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之时,他可能与友人重逢于家乡的宅邸。这样的背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与思念的情感。
  • 情感深度:通过描写故友重逢的畅饮场景,以及回忆过去的经历,诗人巧妙地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文化意义
  • 边塞文化: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多涉及边疆生活和戍边将士的艰辛。这为研究唐代边塞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文人聚会:《李四仓曹宅夜饮》中的宴会场景,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交往频繁、重视友情的文化特点。

王昌龄的《李四仓曹宅夜饮》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思念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意境、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