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师须礼拜,过道向前行。
莫生多别相,见过不知南。
题阙 其八十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阙 其八十八”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人的精神状态。王世贞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形势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友情和兄弟情深的珍视。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张佳允、徐中行并称为“明诗三大家”。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尤其擅长七言古诗,风格独特,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
王世贞的这首《题阙 其八十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描述了魏其被罢相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故君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如“谁如任司直,胶漆逾不分。”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和珍惜。
在政治方面,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担忧。如“宣和负与国,复渝海上盟”,表达了对和平外交政策的失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心。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并不少见,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安危的深切关注。
王世贞在诗中也表达了个人的志向和情感。如“贵寿复世延”,表达了对长寿和家族繁荣的向往。而“孱然史越王,持重见讥评”,则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矛盾心理,既希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担心个人能力的局限。
王世贞的《题阙 其八十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于国家、家庭、友情的深刻思考。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王世贞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