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十七

不虑天堂远,非愁地狱虚。
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
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
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梵志的《回波乐 其十七》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属于《回波乐》系列中的第十七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回波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王梵志作为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内容:诗中“不虑天堂远,非愁地狱虚。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反映了诗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无畏态度。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死轮回和恐惧的思考,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3.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主题。例如,“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与“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后者则透露出无常的命运观。
  4. 历史价值与意义:王梵志的《回波乐》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能够为我们提供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王梵志的《回波乐 其十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创作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