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十九

壮年凡几日,死去入土庵。
论情即今汉,各各悉痴憨。
唯缘二升米,是处即生贪。
礼佛遥言之,彼角仍图摊。
贪钱险不避,逐法易成难。
即今不如此,宁随体上寒。
乍可无馀仗,愿得一身安。
无为日日悟,解脱朝朝餐。
死去天堂上,遣你斫额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波乐其十九》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叙述,反映了对人性中贪婪与解脱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诗题:回波乐 其十九
  • 诗句:壮年凡几日,死去入土庵。论情即今汉,各各悉痴憨。唯缘二升米,是处即生贪。礼佛遥言之,彼角仍图摊。贪钱险不避,逐法易成难。即今不如此,宁随体上寒。乍可无馀仗,愿得一身安。无为日日悟,解脱朝朝餐。死去天堂…
  1. 诗歌主题
  • 生死观: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死亡不可避免的认识,通过对死后归处的描写,引导读者反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 贪婪与解脱:通过对比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欲望,如“唯缘二升米”所描绘的贪欲,诗人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修养达到心灵的解脱。
  • 生活哲理:诗中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如“无为日日悟”和“解脱朝朝餐”,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隐喻:诗人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和社会现象抽象化,以此揭示更深层次的道理,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语言风格: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使得诗歌易于理解,但同时又不失深意,展现了诗人在表达复杂情感时的独到见解。
  • 结构布局:《回波乐其十九》的结构布局巧妙,首尾呼应,通过对生命的不同阶段的描写,逐渐推向诗歌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性和说服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王梵志作为唐代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后人传颂并成为研究的对象。
  • 后世影响:王梵志的诗歌虽在历史上未能广泛传播,但其作品的某些元素,如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简朴态度,对后世仍有启发作用。

王梵志的《回波乐其十九》不仅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歌,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精神追求,对于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