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三十一

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
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
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里不通。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西东。
念个痴人学道,终日竟夜匆匆。
只都小儿无智,何异世谛盲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波乐 其三十一》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这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生无常和心灵的自我认知。在这首诗中,王梵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苦楚和修行的真谛。诗的原文如下:

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里不通。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西东。念个痴人学道,终日竟夜匆匆。只都小儿无智,何异世谛盲聋。

“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某种智慧状态的赞赏,这种智慧超越了言语,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说的境界。接着,“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反映了一种超脱物质束缚的哲学思想,即人们不应被二元对立的思维所束缚。

“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里不通”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内心的障碍而无法理解事物的真正本质。“迷者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西东”进一步指出了人们常常被外在现象所迷惑,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

“念个痴人学道,终日竟夜匆匆”表达了对于那些过于执着于修行或追求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可能过于急迫和浮躁。“只都小儿无智,何异世谛盲聋”则是诗人对于普通无知之人的一种讽刺,暗示了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可能会误解世界的真相。

《回波乐 其三十一》不仅是王梵志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生活态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