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散暮春景,君垂晞露恩。
妙音回舜乐,浓味降尧樽。
诏出倾兰省,筵开对杏园。
轻涟摇彩舰,芳草映华轩。
禊事辉朝曲,欢声彻帝门。
常陪观者列,低首望馀暄。
上巳日曲江锡宴群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日曲江锡宴群臣》是唐代诗人王棨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上巳日曲江锡宴群臣》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懿宗咸通年间,当时王棨担任太常博士、水部郎中等职务。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创作了这首描绘皇帝在曲江边举行盛大宴会的诗篇。此诗不仅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皇权的尊崇和礼乐文化的繁荣。
艺术特色:《上巳日曲江锡宴群臣》采用了传统的五言排律形式,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色、宴会的气氛以及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池边的暮春景致、皇帝恩泽的照耀、舜乐的回荡、尧樽的降下等,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看,该诗不仅表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还体现了唐代诗歌在表达手法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也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上巳日曲江锡宴群臣》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唐代的文化特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