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𧉧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元中丞在江淮地区进行运输和管理工作的祝贺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薄税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砝春。
  •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1. 诗歌鉴赏
  • 诗中“薄税归天府”表达了对元中丞治理下税收减轻的美好祝愿,“轻徭赖使臣”则赞美了元中丞作为使者所承担的责任,使得民众得以减负。
  • “欢沾赐帛老”描绘了元中丞为老人带来的福祉,而“恩及卷绡人”则意味着他的政策惠及到了普通百姓,使他们感受到了关怀。
  • “去问珠官俗”与“来经石砝春”分别暗示元中丞离开时的官员形象以及经过此地时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体现了元中丞在地方上的积极影响。
  • 最后四句“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则是对元中丞在旅途中安全顺利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远离战乱的环境中继续其使命。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于唐代,王维也曾有类似内容的诗作,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受到其他文人作品的影响或启发。
  • 考虑到作者钱起与王维的文学地位,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一种较为正式的场合,如宴会或官员交接仪式上所作,旨在表达对未来工作的期望与祝福。

可以看出《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元中丞政治才能的肯定之作,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盼。通过对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的详细分析,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