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元孚大德

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
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元孚大德》是唐代诗人王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元孚大德的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介绍
  • 诗人简介:王谟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华顶高峰接太虚”等描写,可以推测这是在唐代晚期或宋朝初年创作的。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句原文:“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这句诗描绘了华顶高峰与天际相连的壮丽景象,以及其上生长的奇异树木,仿佛镶嵌着垂落的珍珠。通过“承攀琪树赋垂珠”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对高僧元孚大德的敬仰之情。
  • 诗句解析:这里的“承攀琪树”意味着诗人攀登至高峰,而“赋垂珠”则形容树上垂落的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枝叶,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和树木的繁茂之美。

《奉和元孚大德》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其时人——高僧元孚大德的一种敬意和怀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能理解到古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