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落花

空树落花时,宫嫔泣暮晖。
尽皆承雨露,争不惜芳菲。
残蕊犹黏草,馀香尚惹衣。
无言属青鸟,青鸟自衔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阳落花》并非唐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该诗出自《升庵诗集》,是杨慎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戏曲家。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领域,尤以诗歌成就斐然。
  1. 作品原文
  • 《昭阳落花》原文如下:
    空树落花时,宫嫔泣暮晖。
    尽皆承雨露,争不惜芳菲。
    残蕊犹黏草,馀香尚惹衣。
    无言属青鸟,青鸟自衔飞。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阳殿内落花的凄美景象,反映了宫嫔们在日暮时分的哀伤情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与宫廷生活的盛衰兴亡巧妙联系在一起。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杨慎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杨慎在明武宗时期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至云南。他在异乡的生活体验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1. 艺术特色
  • 杨慎的诗歌在形式上追求简练而不失深意,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文化影响
  • 《昭阳落花》作为杨慎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昭阳落花》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杨慎深邃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杨慎文学成就的标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